郭瑞發│繼續前進,最終,一定會有一個答案
繼續前進,最終,一定會有一個答案
在大學時期,成績一度呈現非常頹靡的狀態,也許是課業、也許是系會活動,其實是因為自己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,好像什麼都模糊不清的狀態時,也覺得自己是否走錯路,當然,考研究所甚至留在東華曾經是我連想也沒有想過的,念書一度變成最挫敗的事情。直到大二、大三開始選修專業課程、自發性參與校內及校外競賽才從中摸索興趣和些許成就感,但後來推甄 3+2 學制以及許多實習機會,因為成績不理想而碰壁,我根本都摸不著邊,這件事打擊我很大,走過一段低潮期一度無法釋懷,還好數位好友以及老師們的鼓勵,讓自己的狀態重新調整。
在大四這年,修習很多課程,通識也好選修也好,很多人問為什麼大四還要修這麼多學分,但我想因為那次推甄失敗而改變的轉捩點,讓我慢慢思考人生有些時候,無關你多有自信或是你認為你準備的多好,在某些時刻,我們都很害怕、不安、有壓力。我們全都懷疑是否選擇了正確的學校或是職業,是否會成為怎麼樣的人,對這些人生中許多的恐懼而言,通常沒有保證,沒有真正的答案。我也在這條路上,不斷摸索以及找尋我堅持下去的答案,在這短短一年的重整,甚至也拿到大學時期所沒有盼望到的好成績,當作四年最好的交代,以及一個重振信心的新起點。
為何選擇繼續離留在東華?
除了自己對這熟悉環境的強烈歸屬感外,老師們對於教學的熱忱相信是大家有目共睹的,在大學四年所給予的專業訓練,邏輯思考能力、提案能力以及待人處事的態度,都未必是在頂尖學校或是換了個環境就能同時獲得的。
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
最明顯的感受是在大四下,先修了些許碩士班課程,其實當時會認為部分課程和大學時期重複,這樣的課程如果又重複修習一次,會有其他收穫嗎?後來這樣的疑問和念頭完全的消失了,同時接觸了大學生又接觸了研究生的環境,感受到在大班教學以及研究所小班教學的差別後,就得不斷被逼著發言與討論,我不是個很愛在課堂上發言的人,但置身於這樣環境,即使並沒有逼自己要發言,但是老師及同學們不斷拋出來的問題,也讓你不斷從空想、天馬行空慢慢訓練去組織出一套有邏輯的答案和想法,甚至會開始檢視自己的發言,是否常在與他人對話中,不斷重覆無意義的連接詞「然後」等等的贅詞,然後也自己想像,如果能像那些發言者一般,口若懸河地、有邏輯地講出一番「話」又能讓人頻頻點頭,是否已經做到了能說服大家的能力,才是最重要的。
即使念研究所這段路程依然顛簸,從以前被鞭策著走,到現在已能自動自發地獨立思考,你會發現你已經前進了一大步。然而,你知道目標在哪,也要能享受過程,念研究所不是只為了要再「念書」,我對我自己的期許除了課業的完成外,也想累積一點未來的資產,這段期間我也體會到其實現在包含著過去,而不管那是怎麼樣的過去,都讓我們成長了現在的自己,也許成績不是最理想,但我不灰心也不否定自己,願在學習上有更大的突破,能更加活絡、堅定我的思考邏輯、敏銳度和判斷能力,為日後奠定更強大的墊腳石。
國企碩一/郭瑞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