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京樺│熱血燃燒,事後回想,一切是那麼的美好

走過半年後,當初的抉擇,更加清楚
報考驅動力:研究所→東華研究所
研究所
  當初選讀研究所最主要動機,是希望能訓練自身邏輯思考、獨立判斷的能
力。產生此動機源自於之前工作時和老闆、同事的互動。記得,有次在工作上,
因自商業管理學系畢業關係,老闆丟了個問題,詢問自身意見、解決方式。當在
思考解決方式的過程中,發現到,自己提出的解決方式和非自商業管理學系畢業
的人提出方式並無太大差異。當工作同事好奇問及國際企業管理學系和相關理論
究竟是學習甚麼時,自身發現回答時,總是能說明個大概框架,但當再進一步探
問時,卻開始吱吱嗚嗚語塞,不知道該如何準確回答。這樣的過程,讓發覺到在
大學時期所學不足,讓所學無法能更實際運用於工作職涯上。除此之外,在工作
環境中,因同事大多為碩士畢業,能深刻體會到談論話題的程度、水準和自身是
有相當大差異。為使能與之談論、與在相同水平上評論,進而加深報考研讀研究
所動機。
東華研究所:教師認真教學、熟悉的學習生活環境
  決定報考研究所後,最先需考量為報考哪間研究所,在多方面考量下,決定
以報考東華研究所為第一優先。
教師認真教學
  此要素為評估、選擇研究所最主要考量點。因自身了解進入研究所就讀,是
希望訓練以多元化角度分析、看待事物、邏輯思考、獨立判斷能力,而非人云亦
云,盲目地跟從他人看法、意見。因此,學校老師認真教學程度為自身最注重的
選擇評估要素。又因自身自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,因此清楚體會了解到系
上老師用心認真教學的程度。然而,在這研究生半年生涯中,發現自身尚有些基
礎企業管理知識扎根不夠準確、學習不夠踏實,不只一次感嘆大學時期因找尋生
活方向而無全心向學。
熟悉的學習生活環境
  自東華國際企業學系畢業後,再回母校就讀研究所,是因考量到熟悉的教
師、同學、系所學習環境,認為相對於至其他學校就讀,在學校軟硬體、人脈等
等,擁有更多的可善用資源,使自身不用再擔心學習生活環境適應問題,能更快
進入學習狀態。
所學所穫:自主學習、邏輯思考判斷、清楚明瞭表達
自主學習
  在研究所就讀間,因報考時不單單僅為那碩士文憑而已,學習動機相較大學
時期學習動機強,自身學習驅動力強,此產生的正向效果為,讓學習面向更多元,提升自主學習能力,學習方向不單單僅為老師對學生而已。
邏輯思考判斷
  從開學上課到現在接近學期結束時,深刻感受到,大學和研究所學習程度上
的不同、授課課程要求程度的不同。以授課方式來說,大學時期上課,在學習上
了解管理、行銷、人力、研發、財務,各個面向的管理理論、策略決策分析模式
和學習如何運用。然而,研究所時期,除了解及懂得如何運用這些管理知識外,
更多時候是探問,為什麼。”為什麼運用此分析方式、運用此分析方式的用意為
何,在甚麼情境下是此分析方式是適宜的、甚麼時候是不適宜的、在適宜及不適
宜情境下,因注意哪些要素、構面”,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去探索思考。在此過
程中,自身感受到大學及研究所的差異。思考問題的程度是更深層,問題的回答
並無單一標準答案,而是關乎於自主的觀點、看法是否合乎邏輯,在此過程中,
使自身有機會將知識再次消化反芻內化。因此,縱使大學時期已修讀過的課程,
研究所再次研修時,反而更能進一步的學習和得到更多的收穫。正因為有此體
悟,讓自身清楚明白,大學和研究所在訓練上的差異,因此,更能解釋研讀研究
所絕對不是如同大學一般再多讀兩年而已。
清楚明瞭表達
  就讀研究所後,發現相較於大學時期,個人上台報告、課堂中獨立發表看法
機會大增許多。藉此過程的訓練,讓自身了解到,甚麼才是真正的學習。在認真
用心學習後,能將所學的理論觀點、實務分析,以清晰、明白、易懂的表達方式
說明,讓聽者能吸收了解,才是真正的學習內化,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,不
單純只是書面課本上的分析工具、管理知識而已。
  在這半年中,時間過得很快,充實、忙碌,有時回想上個月發生的事,似乎
像是去年般遙遠。過程中也曾迷失過,不禁問自己,如果只為每月與大學生相差
幾千元的薪資待遇,這樣沒日沒夜的忙碌值得嗎?更進一步的想,此薪資待遇是
真正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嗎?或許並無太大差別。然而,當下投入的一切,現在
反觀寫下後,發現所追求的自我成長,其實並無法用任何價值去衡量、取捨。正
因曾經如此熱血燃燒,事後回想,一切是那麼美好。謝謝東華國企所這半年裡帶
給的一切,只能說,當初的決定是多麼正確。(微笑)
國企碩一/李京樺